2006年8月4日星期五

大大話話係兩年來都寫左幾十篇影評,但係其實我還在找尋緊一個合適的框架去分析電影,我相信有條理的框架可以引導出紮實的分析。

像《信報》內講足球的索卡和講科技的狄高,兩人的分析和視野可謂是本地同行內之最佳,兩人也有自己的一套框架。索卡善於分析球員和球隊的住績及心理因素,一場比賽可以由兩隊的關係講到整個聯賽。狄高善於以客戶角度著眼,重視可用性多於技術性,但同時亦掌握最新技術,所以經常可以預測到產品的方向和受歡迎程度。

到底電影評論有無一套可行的分析框架?電影是一種藝術,天方夜譚,無數據可言,故事剪接導演配樂等等等等都可以影響一部電影的好與壞。若果以一固定的框架去評論全部電影,又是否對電影公平?可能一部電影的音樂故事剪接皆優,奈何合在一起時總是格格不入,將塔倫天奴﹝《Kill Bill》﹞的劇本送給岩井俊二﹝《花與愛麗詩》﹞執導,也未得一定是好事。

對於影評,睇得最多的便是每日也在《明報》娛樂版寫電影評論的石祺,他很少技術性地分析電影,他著重於電影要傳達的信息,或評論近期電影的走勢及觀眾對不同類型電影的反應。

我還在寫,還在找尋一套自己的分析方法。

沒有留言: